EM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与最新实践
水产养殖是全球食品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微生物技术的应用正逐渐成为提升养殖效率、改善水质和减少病害的关键手段,有效微生物群(Effective Microorganisms,简称EM)因其生态友好性和多功能性,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,本文将详细介绍EM在水产养殖中的具体用法,并结合最新数据和案例,分析其实际效果。
EM技术简介
EM是由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发的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,主要由光合细菌、乳酸菌、酵母菌和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组成,这些微生物通过协同作用,能够分解有机物、抑制有害菌繁殖、改善水体环境,并促进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。
EM在水产养殖中的核心作用
水质改良
养殖水体中的残饵、粪便等有机物容易导致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积累,而EM中的微生物能够加速有机物分解,降低有毒物质浓度,根据2023年《水产科学》期刊的研究,在罗非鱼养殖池中使用EM后,氨氮含量降低了42%,亚硝酸盐浓度下降35%(数据来源: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)。
最新数据对比(2023年)
指标 | 使用EM前(mg/L) | 使用EM后(mg/L) | 降幅 |
---|---|---|---|
氨氮(NH₃-N) | 8 | 0 | 4% |
亚硝酸盐(NO₂⁻) | 25 | 16 | 0% |
溶解氧(DO) | 2 | 8 | +38.1% |
(数据来源:全球水产养殖联盟,GAA 2023年度报告)
病害防控
EM中的益生菌能竞争性抑制病原菌,减少鱼类病害发生,2022年越南的一项研究表明,在虾养殖中使用EM后,白斑病的发病率从23%降至9%(数据来源:越南水产研究所)。
促进生长
EM可优化肠道菌群,提高饲料利用率,2023年江苏某养殖场的实验显示,使用EM的鲤鱼群体增重率比对照组高15.7%(数据来源: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)。
EM的具体使用方法
水体泼洒
- 常规用量:每亩水面(水深1米)使用5-10升EM原液,稀释后全池泼洒,每周1次。
- 应急处理:若出现水质恶化,可加倍用量,连续使用2-3天。
饲料添加
将EM原液按1%-2%比例喷洒在饲料上,静置30分钟后投喂,可增强消化吸收。
底泥处理
在清塘时,每亩施用20-30公斤EM发酵有机肥,可加速底泥有机物分解,减少病原滋生。
最新实践案例
案例1:泰国对虾养殖
2023年,泰国东部沿海养殖场采用EM技术后,对虾成活率从65%提升至82%,同时减少了抗生素使用量(数据来源:泰国渔业部)。
案例2:中国江苏河蟹养殖
江苏兴化市2023年推广EM技术,河蟹亩产量提高12%,且蟹壳硬度显著增强,市场售价上涨8%(数据来源: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)。
注意事项
- EM应避免与消毒剂、抗生素同时使用,间隔至少48小时。
- 存储需避光、密封,温度控制在5-30℃。
- 不同养殖品种的适宜EM浓度可能有所差异,建议先小范围试验。
随着全球水产养殖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,EM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,结合智能监测系统,EM的使用将更加精准高效,为绿色养殖提供更强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