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柏农网

图三七的栽培技术,三七种植图

图三七的栽培技术

图三七(学名:Panax notoginseng)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,又称田七、三七,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、广西等地,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,其根茎富含皂苷类成分,是云南白药、复方丹参片等中成药的重要原料,随着市场需求增长,掌握科学的栽培技术对提高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,以下从选地、育苗、田间管理、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方面详细介绍图三七的栽培要点,并结合最新数据提供参考。

图三七的栽培技术,三七种植图-图1

选地与整地

土壤要求

图三七喜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(pH 5.5-6.5),忌连作,前茬以玉米、豆类为宜,根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2023年调研数据,文山州三七种植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需≥2.5%,全氮≥0.15%,速效磷≥20 mg/kg,速效钾≥100 mg/kg(数据来源:云南省农业信息网)。

整地技术

  • 深翻晒土:种植前2-3个月深翻30-40 cm,曝晒杀菌。
  • 施基肥: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-4000 kg,钙镁磷肥50 kg,硫酸钾20 kg。
  • 作畦:畦宽1.2-1.5 m,高25-30 cm,沟宽30-40 cm,便于排水。

育苗技术

种子处理

  • 选种:选择饱满、无病害的当年新种,千粒重≥90 g。
  • 消毒:用50%多菌灵800倍液浸种30分钟,清水冲洗后晾干。
  • 催芽:按1:3比例与湿沙混合,置于15-20℃环境中,保持湿度60%,约45天后露白播种。

播种管理

  • 播种期:云南地区以12月至翌年1月为宜。
  • 播种量:每亩用种量10-12 kg,条播或穴播,覆土2-3 cm,覆盖松针或稻草保湿。
育苗关键指标 标准要求 数据来源
发芽率 ≥85% 文山三七研究院(2023)
成苗率 ≥70% 中国中药协会
苗期病害发生率 ≤5% 云南植保站

田间管理

遮阴调控

图三七为阴生植物,需搭建遮阴棚,透光率控制在10-30%,2023年文山州试验表明,使用黑色遮阳网(遮光率70%)结合阶段性补光(每天2小时)可提高皂苷含量15%(数据来源:《中国现代中药》)。

水肥管理

  • 灌溉:保持土壤湿度60-70%,雨季及时排水。
  • 追肥:分3次进行:
    • 展叶期(3月):每亩施尿素5 kg + 硫酸钾10 kg;
    • 开花前(5月):每亩施复合肥(15-15-15)20 kg;
    • 块根膨大期(8月):叶面喷施0.2%磷酸二氢钾。

植株调整

  • 摘花薹:现蕾期及时摘除花薹,减少养分消耗,提高根部产量。
  • 疏叶:生长过密时摘除下部老叶,增强通风透光。

病虫害防治

主要病害

  • 根腐病:由镰刀菌引起,发病率可达20-30%,防治方法:
    • 种植前用枯草芽孢杆菌(10亿CFU/g)5 kg/亩拌土;
    • 发病初期用30%甲霜·恶霉灵1000倍液灌根。
  • 黑斑病:叶片出现褐色病斑,可用75%百菌清800倍液喷雾。

主要虫害

  • 地老虎:幼虫啃食根茎,每亩用5%辛硫磷颗粒剂3 kg撒施。
  • 红蜘蛛:高温干旱期易发,喷施1.8%阿维菌素3000倍液。
病虫害防治方案 推荐药剂 使用剂量 来源
根腐病 枯草芽孢杆菌 5 kg/亩 中国农科院
黑斑病 百菌清 800倍液 云南植保站

采收与加工

采收时间

  • 三年七:种植满3年采收,皂苷含量最高(≥8%)。
  • 最佳期:9-10月,晴天采挖,避免损伤根茎。

加工方法

  • 清洗:去除泥沙,剪除须根。
  • 干燥:50-60℃低温烘干至含水量≤13%,避免暴晒导致皂苷降解。
  • 分级:按《中国药典》(2020版)标准分为20头、30头、40头等规格。

2023年文山市场三七价格数据显示,20头干货均价为450-500元/kg,60头为200-250元/kg(数据来源:中药材天地网)。

市场前景与建议

近年来,三七提取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推动需求增长,据《2022-2027年中国三七产业报告》预测,全球三七市场规模将以年均6.8%增速扩大,种植户应关注以下趋势:

  1. 生态种植:推广林下仿野生栽培,减少农药使用;
  2. 品种改良:选育高皂苷、抗病新品种;
  3. 品牌化:申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,提升附加值。

科学的栽培技术是保障三七品质的核心,从选地到加工,每个环节均需精细管理,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动态调整方案,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