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柏农网

冬天山羊饲养管理技术,冬季山羊的饲养与管理

冬季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

冬季气温低、牧草匮乏,山羊的生理机能和免疫力容易受到影响,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,本文结合最新农业技术研究和权威数据,从营养调控、环境管理、疾病防控等方面提供实用建议,帮助养殖户提升冬季山羊养殖效益。

冬天山羊饲养管理技术,冬季山羊的饲养与管理-图1

冬季山羊营养需求与饲喂策略

能量与蛋白质补充

冬季山羊需要更高的能量维持体温,研究表明,低温环境下,山羊的基础代谢率提高10%-15%(中国农业科学院,2023),建议在日粮中添加高能量饲料,如玉米、大豆粕等,并适当提高粗蛋白水平至14%-16%。

推荐冬季山羊日粮配方(参考中国畜牧业协会2023年数据)

饲料种类 比例(%) 作用
优质干草 50-60 提供粗纤维,促进消化
玉米 20-25 补充能量
豆粕 10-15 提高蛋白质摄入
麦麸 5-8 调节适口性
矿物质预混料 1-2 补充钙、磷等微量元素

饮水管理

冬季水温过低会影响山羊饮水量,导致采食量下降,建议提供温水(10-15℃),并可在水中添加电解多维(按每升水添加0.5g计算),增强抗应激能力(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,2023)。

羊舍环境优化

保温防寒措施

  • 温度控制:成年山羊适宜环境温度为5-15℃,羔羊需保持在10℃以上,可采用塑料大棚或加厚垫草(稻草、锯末等)的方式保温。
  • 通风换气:氨气浓度超过20ppm会损害呼吸道健康,每天中午气温较高时通风1-2小时,保持空气新鲜(国家畜禽养殖环境工程中心,2023)。

光照调节

冬季自然光照时间短,可人工补充光照至每天14小时,促进山羊生长和繁殖性能,LED节能灯(每10㎡安装1盏15W)是经济高效的选择(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,2023)。

健康管理与疾病防控

常见冬季疾病及防治

  • 羔羊痢疾:多发于1周龄内羔羊,死亡率高达30%,预防措施包括母羊产前接种大肠杆菌疫苗,羔羊出生后口服益生菌(如枯草芽孢杆菌,按0.1g/kg体重添加)。
  • 肺炎:由昼夜温差大或通风不良引发,治疗可用氟苯尼考(10mg/kg体重,肌注),同时配合柴胡注射液退热(全国动物疫病防控指南,2023)。

2023年冬季山羊主要疾病发病率统计(数据来源: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)

疾病类型 发病率(%) 主要防控手段
呼吸道疾病 6 改善通风,疫苗接种
消化系统疾病 3 饲喂优质干草,添加益生菌
寄生虫病 8 定期驱虫(伊维菌素0.2mg/kg)

驱虫与免疫程序

冬季是肝片吸虫的高发期,建议使用三氯苯达唑(12mg/kg体重)驱虫,免疫方面,重点接种口蹄疫O型-A型二价苗(每年11月加强免疫一次)。

繁殖管理技术

配种时机选择

冬季配种可使羔羊在春季出生,避开严寒,母羊发情周期为17-21天,通过阴道海绵栓+PG法可实现同期发情(有效率85%以上)。

妊娠母羊护理

妊娠后期母羊需单独饲养,日粮增加0.3-0.5kg精料,避免饲喂霉变饲料,防止流产(霉菌毒素B1含量需低于50ppb)。

经济效益提升建议

  1. 分群饲养:按年龄、体重分群,减少竞争性采食造成的浪费。
  2. 青贮饲料利用:玉米青贮(干物质含量30%-35%)可替代部分干草,降低成本约15%(农业农村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意见,2023)。
  3. 市场对接:关注活羊价格波动规律,冬季羊肉需求通常上涨10%-20%,可适时出栏(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,2023年12月数据)。

科学养殖是冬季山羊健康生长的关键,通过精细化营养调控、环境改善和疾病预防,不仅能降低死亡率,还能显著提高养殖效益,养殖户应结合本地实际,灵活调整管理方案,必要时咨询当地畜牧技术推广部门获取针对性指导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